本帖最后由 冰刀王子 于 2018-12-18 17:50 编辑
每个 咖啡生产国,都有自己的咖啡分级制度,一般都会遵循这样几个标准: 1,收获时的瑕疵,例如破损、未成熟的咖啡豆或者咖啡果中混有木棍、石头和树叶等; 2,咖啡豆的大小(越大越好) 3,咖啡树的年龄 4,咖啡树生长地区的海拔高度(越高越好) 5,咖啡豆的加工方法 6,咖啡豆的品种及其变种 7,咖啡种植园或者咖啡生产区(以咖啡豆种植园或地区的名字命名) 8,杯品(以煮过的咖啡的口感和气味作为衡量的标准) 大部分的咖啡产国会以产地的海拔高度、筛网的大小和以瑕疵豆、以及筛网大小综合来分级。 1,以海拔高度分级: 一般而言,高山地区由于气候寒冷、咖啡生长速度缓慢,生豆的密度比较高,质地比较坚硬,咖啡越是醇浓芳香,并且有柔顺的酸味;反之,海拔较低的地区,生豆的密度比较小,质地比较不坚硬,咖啡的质量稍差。 以产地海拔高度分级的如危地马拉: 等级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Extra Prime Washed(特优质水洗豆) | | | | | | | | Extra Good Washed(特良质水洗豆) | | | | | | |
墨西哥最高品质SHG(Strictly High Grown)种植在海拔1700米以上 2,以咖啡豆大小分级: 这种分级方法是以各种有孔的筛网进行分级,筛网有各种规格,以编号识别,编号与网孔是相关联的。网孔的大小以1/64英寸为计算单位,比如,网孔的直径是18/64英寸,则表示这个筛网的编号是18,如果网孔的直径是17/64英寸,则筛网的编号就是17,以此类推。国际上常见的编号最小为8,最大为20。精品咖啡则是从14开始的。 筛选的过程是将咖啡豆置于筛网上,以机器或人工来回摇动后,比网孔小的豆子便会落下,遭到剔除;这些被剔除的咖啡生豆会就再经由更小号的筛网加以筛选。经过如此层层筛选之后,咖啡豆分级数就被编出来了。 经过分级后,区分为AA、A、B、PB等数级。AA为最高级,A、B、C依次递减,C级以下统称拿去当饲料或肥料。另外,圆豆(Pea-Berry)的风味独特,而且豆子本来就比较小颗粒,所以自成一级,也就是“PB”。一般使用这种分级法的地区有肯尼亚、新几内亚、波多黎各、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等地。 哥伦比亚的品质与分级: 特选级(Supremo):80%的豆子都能通过17号以上的筛网 上选级(Excelso):80%的豆子能通过14/16号以上的筛网 坦桑尼亚咖啡豆的品质与分级: AA:6.75毫米以上;A:6.25~6.50毫米;B:6.15~6.50毫米;AF:AA及A级豆的轻量豆;C:5.90~6.15毫米;TT:B级豆中的轻量豆;F:AF与TT级中的轻量豆;E:象豆;PB: 哥斯达黎加东部生产LGA(Low Grown Atlantic 大西洋低海拔);MGA(Medium Grown Atlantic大西洋中海拔);HGA( High Grown Atlantic);西海岸斜坡生产HB(Hard Bean硬豆);MHB(Medium Hard Bean中级硬豆);GHB(Good Hard Bean优质硬豆);SHB(Strictly Hard Bean);圆豆 3,以瑕疵豆的数量分级: 这是最早的分级方法,鉴定的方法是随机抽取300克的样本,放在黑色的纸上,因为黑色的纸最能避免发光;然后,由专业鉴定师谨慎的检视,找出样本内的瑕疵豆,并按照瑕疵的种类,累计不同的分数。 巴西: NO.2:4~11分;NO.3:12~25分;NO.4:26~45分;NO.5:46~78;NO.6:86~153;NO.7:160~340;NO.8:340~360 扣分准则:石头、木片、土(大)1个扣5分;石头、木片、土(中)1个扣2分;石头、木片、土(小)1个扣1分;黑豆1个扣1分;带壳豆1个扣1分;咖啡皮(大)2个扣1分;咖啡皮(小)1个扣1分;干果2~3个扣1分;发酵豆1个扣1分;虫蛀豆2个扣1分;未熟豆2~5个扣1分;贝壳豆3个扣1分;破裂豆、瑕疵豆5个扣1分;炮仗豆,发育不良豆5个扣1分 购买巴西咖啡豆时会看到“巴西圣多斯、NO.2、19号筛网、极温和(Strictly Soft)” 等级1:Strictly Soft(极温和);等级2:Soft(温和);等级3:Softish(稍温和);等级4:Hard(艰涩);等级5:Rio(淡碘味);等级6:Rioy(浓烈碘味)
|